📢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Sui生態新秀Ika:亞秒級MPC網路的技術創新與挑戰
從Sui推出的亞秒級MPC網路Ika看待FHE、TEE、ZKP與MPC的技術博弈
一、Ika網路概述與定位
Ika網路是一個由Sui基金會提供戰略支持的創新基礎設施項目,基於多方安全計算(MPC)技術構建。其最顯著特徵是亞秒級的響應速度,這在MPC解決方案中尚屬首次。Ika與Sui在並行處理、去中心化架構等底層設計理念上高度契合,未來將直接集成至Sui開發生態,爲Sui Move智能合約提供即插即用的跨鏈安全模塊。
從功能定位看,Ika正在構建新型安全驗證層:既作爲Sui生態的專用籤名協議,又面向全行業輸出標準化跨鏈解決方案。其分層設計兼顧協議靈活性與開發便利性,有望成爲MPC技術大規模應用於多鏈場景的重要實踐案例。
1.1 核心技術解析
Ika網路的技術實現圍繞高性能的分布式籤名展開,其創新之處在於利用2PC-MPC門限籤名協議配合Sui的並行執行和DAG共識,實現了真正的亞秒級籤名能力和大規模去中心化節點參與。Ika通過2PC-MPC協議、並行分布式籤名和密切結合Sui共識結構,打造一個同時滿足超高性能與嚴格安全需求的多方籤名網路。其核心創新在於將廣播通信和並行處理引入閾籤名協議,以下爲核心功能拆解:
2PC-MPC籤名協議: Ika採用改進的兩方MPC方案,將用戶私鑰籤名操作分解爲"用戶"與"Ika網路"兩個角色共同參與的過程。這種設計將原本復雜的節點間通信改爲廣播模式,使得用戶的計算通信開銷保持常數級別,與網路規模無關,從而實現亞秒級籤名延遲。
並行處理: Ika利用並行計算,將單次籤名操作分解爲多個並發子任務在節點間同時執行,大幅提升速度。結合Sui的對象並行模型,網路可同時處理衆多事務,提高吞吐量並降低延遲。Sui的Mysticeti共識以DAG結構消除了區塊認證延時,允許即時出塊提交,使Ika可以在Sui上獲得亞秒級的最終確認。
大規模節點網路: Ika能擴展到上千個節點參與籤名。每個節點僅持有密鑰碎片的一部分,即使部分節點被攻破也無法單獨恢復私鑰。僅當用戶和網路節點共同參與時才能生成有效籤名,任何單一方均無法獨立操作或僞造籤名,這種節點分布是Ika零信任模型的核心。
跨鏈控制與鏈抽象: 作爲模塊化籤名網路,Ika允許其他鏈上的智能合約直接控制Ika網路中的帳戶(dWallet)。Ika通過在自身網路中部署相應鏈的輕客戶端來實現跨鏈驗證。目前Sui狀態證明已首先實現,使得Sui上的合約可以將dWallet作爲構件嵌入業務邏輯,並通過Ika網路完成對其他鏈資產的籤名和操作。
1.2 Ika對Sui生態的影響
Ika上線後,可能拓展Sui區塊鏈的能力邊界,並爲Sui生態的基礎設施提供支持:
跨鏈互操作能力:Ika的MPC網路支持將比特幣、以太坊等鏈上資產以低延遲和高安全性接入Sui網路,實現跨鏈DeFi操作,提升Sui在這方面的競爭力。
去中心化資產托管:Ika提供多方籤名方式管理鏈上資產,比傳統中心化托管更靈活安全。
鏈抽象:簡化了跨鏈交互流程,讓Sui上的智能合約可直接操作其他鏈上的帳戶和資產。
BTC原生接入:使比特幣可直接在Sui上參與DeFi和托管操作。
AI應用安全保障:爲AI自動化應用提供多方驗證機制,避免未經授權的資產操作,提升AI執行交易時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1.3 Ika面臨的挑戰
跨鏈標準化:盡管與Sui緊密綁定,但要成爲通用的跨鏈互操作標準,還需其他區塊鏈和項目的接納。
MPC安全性爭議:傳統MPC方案中,籤名權限難以撤銷。2PC-MPC雖提高了安全性,但在安全高效地更換節點方面仍缺乏完善機制。
依賴性風險:Ika依賴Sui網路的穩定性和自身網路狀況。Sui若進行重大升級,Ika也需相應適配。
Mysticeti共識潛在問題:基於DAG的共識雖支持高並發、低手續費,但可能使網路路徑更復雜、交易排序更難。異步記帳模式雖效率高,但可能帶來新的排序和共識安全問題。
網路活躍度要求:DAG模型對活躍用戶依賴強,若網路使用度不高,可能出現交易確認延遲、安全性下降等問題。
二、基於FHE、TEE、ZKP或MPC的項目對比
2.1 FHE
Zama & Concrete:
Fhenix:
2.2 TEE
Oasis Network:
2.3 ZKP
Aztec:
2.4 MPC
Partisia Blockchain:
三、隱私計算FHE、TEE、ZKP與MPC
3.1 不同隱私計算方案的概述
全同態加密(FHE):
可信執行環境(TEE):
多方安全計算(MPC):
零知識證明(ZKP):
3.2 FHE、TEE、ZKP與MPC的適配場景
跨鏈籤名:
DeFi場景(多簽錢包、金庫保險、機構托管):
AI和數據隱私:
3.3 不同方案的差異化
性能與延遲:
信任假設:
擴展性:
集成難度:
四、市場觀點評析
FHE、TEE、ZKP和MPC在解決實際用例時面臨"性能、成本、安全性"的不可能三角問題。FHE理論隱私保障強,但性能低下限制其應用。TEE、MPC和ZKP在實時性和成本敏感場景中更具可行性。
各技術提供不同的信任模型和適用場景:
未來隱私計算可能是多種技術互補和集成的結果。如Ika重視密鑰共享和籤名協調,而ZKP擅長生成數學證明。兩者可互補:ZKP驗證跨鏈交互正確性,Ika提供資產控制權基礎。Nillion等項目開始融合多種隱私技術,以平衡安全性、成本和性能。
因此,未來隱私計算生態可能傾向於用最合適的技術組件組合,構建模塊化解決方案,而非單一技術勝出。選擇何種技術應視具體應用需求和性能權衡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