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Fi時代:AI發展的新驅動力與鏈上數據革命

AI發展的下一個十年:數據基礎設施的革命

人工智能(AI)行業長期以來一直專注於模型規模和計算能力的提升,但隨着模型參數突破萬億級、算力達到每秒百億億次的量級,一個被忽視的核心瓶頸正逐漸顯現 - 數據。當前AI發展面臨的結構性矛盾,揭示了一個全新的"DataFi時代"圖景 - 在這個時代,數據不再是技術的副產品,而是可計量、可交易、可增值的核心生產要素,如同電力和算力一樣。

AI產業的結構性矛盾:從算力競賽到數據飢荒

AI的發展長期受"模型-算力"雙核驅動。自深度學習革命以來,模型參數從百萬級躍升至萬億級,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據統計,訓練一個先進大語言模型的成本已超過1億美元,其中90%用於GPU集羣租賃。然而,當行業聚焦於"更大的模型"和"更快的芯片"時,數據供給側危機正悄然來臨。

人類生成的"有機數據"已觸及增長天花板。以文本數據爲例,互聯網公開可爬取的高質量文本總量約爲10^12詞,而一個千億參數模型的訓練需消耗約10^13詞級別的數據。這意味着現有數據池僅能支撐10個同等規模模型的訓練。更嚴峻的是,重復數據、低質量內容佔比超過60%,進一步壓縮了有效數據供給。當模型開始"吞噬"自身生成的數據時,"數據污染"導致的模型性能退化已成爲行業隱憂。

這種矛盾的根源在於:AI產業長期將數據視爲"免費資源",而非需要精心培育的"戰略資產"。模型和算力已形成成熟的市場化體系,但數據的生產、清洗、驗證、交易仍處於"蠻荒時代"。AI的下一個十年,將是"數據基礎設施"的十年,而加密網路的鏈上數據,正是解開這一困局的關鍵鑰匙。

鏈上數據:AI最需要的"人類行爲數據庫"

在數據飢荒的背景下,加密網路的鏈上數據正展現出無可替代的價值。與傳統互聯網數據相比,鏈上數據天然具備"激勵對齊"的真實性 - 每一筆交易、每一次合約交互、每一個錢包地址的行爲,都與真實資本直接掛鉤,且不可篡改。鏈上數據可被定義爲"互聯網上最集中的人類激勵對齊行爲數據",具體體現在三個維度:

真實世界的"意圖信號"

鏈上數據記錄的是用真金白銀投票的決策行爲。例如,一個錢包在某DEX上兌換資產、在借貸平台上抵押借貸、註冊域名的行爲,直接反映了用戶對項目價值的判斷、風險偏好和資金配置策略。這種"用資本背書"的數據,對訓練AI的決策能力(如金融預測、市場分析)具有極高價值。相比之下,傳統互聯網數據中充斥着"噪音",這些數據不僅無法訓練出可靠的AI模型,反而會誤導模型判斷。

可追溯的"行爲鏈"

區塊鏈的透明性使得用戶行爲可被完整追溯。一個錢包地址的歷史交易、交互過的協議、持有資產的變化,構成了一條連貫的"行爲鏈"。例如,通過分析某地址從2020年至今在DeFi協議中的操作,AI可以精準識別其是"長期持有者""套利交易者"還是"流動性提供者",並據此構建用戶畫像。這種結構化的行爲數據,正是當前AI模型最稀缺的"人類推理樣本"。

開放生態的"無許可訪問"

與傳統企業數據的封閉性不同,鏈上數據是開放且無需許可的。任何開發者都可以通過區塊鏈瀏覽器或數據API獲取原始數據,這爲AI模型訓練提供了"無壁壘"的數據源。然而,這種開放性也帶來了挑戰:鏈上數據以"事件日志"形式存在,是非結構化的"原始信號",需要經過清洗、標準化、關聯才能被AI模型使用。目前鏈上數據的"結構化轉化率"不足5%,大量高價值信號被埋沒在數十億條碎片化事件中。

Hyperdata Network:鏈上數據的"操作系統"

爲解決鏈上數據的碎片化問題,一種新的"鏈上智能操作系統"被提出 - 這是一個專爲AI設計的數據網路。其核心目標是將分散的鏈上信號轉化爲結構化、可驗證、實時可組合的AI-ready數據。

Manuscript:開放數據標準,讓AI"讀懂"鏈上世界

鏈上數據的最大痛點之一是"格式混亂" - 不同區塊鏈的事件日志格式各異,同一協議的不同版本數據結構也可能變化。Manuscript作爲開放的數據schema標準,統一了鏈上數據的定義和描述方式。例如,它將"用戶質押行爲"標準化爲包含staker_address、protocol_id、amount、timestamp、reward_token等字段的結構化數據,確保AI模型無需適配不同鏈或協議的數據格式,直接"讀懂"數據背後的業務邏輯。

這種標準化的價值在於降低AI開發的摩擦成本。假設一個團隊要訓練"DeFi用戶行爲預測模型",傳統方式需要分別對接多條鏈的API,編寫不同的解析腳本;而基於Manuscript,所有鏈上數據已按統一標準預處理,開發者可直接調用"用戶質押記錄""流動性提供記錄"等結構化數據,大幅縮短模型訓練週期。

AI模型對數據的核心要求是"可信" - 如果訓練數據被篡改或污染,模型輸出將毫無價值。Hyperdata Network通過以太坊的AVS(Active Validator Set)機制確保數據的真實性。AVS是以太坊共識層的擴展組件,由大量ETH抵押的驗證者節點組成,這些節點負責對鏈上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進行驗證。當Hyperdata Network處理一條鏈上事件時,AVS節點會交叉驗證數據的哈希值、籤名信息和鏈上狀態,確保輸出的結構化數據與原始鏈上數據完全一致。

這種"加密經濟學保障"的驗證機制,解決了傳統數據集中式驗證的信任問題。例如,某AI公司若使用中心化機構提供的鏈上數據,需信任該機構未篡改數據;而使用Hyperdata Network,數據的真實性由去中心化的驗證者網路背書,且任何篡改行爲都會觸發智能合約的懲罰機制。

Chainbase DA:高吞吐量的數據可用性層

AI模型,尤其是實時交互的AI應用(如交易機器人、智能客服),需要低延遲、高吞吐量的數據供給。Chainbase DA(Data Availability)層專爲這一需求設計,通過優化數據壓縮算法和傳輸協議,實現每秒數十萬條鏈上事件的實時處理。例如,當某DEX上發生一筆大額交易時,Chainbase DA能在1秒內完成數據提取、標準化和驗證,並將結構化的"大額交易信號"推送給訂閱的AI模型,使其能夠及時調整交易策略。

高吞吐量的背後是模塊化架構 - Chainbase DA將數據存儲與計算分離,數據存儲由分布式節點網路承擔,計算則通過鏈下Rollup實現,避免了區塊鏈本身的性能瓶頸。這種設計使得Hyperdata Network能夠支撐大規模AI應用的實時數據需求,如爲大量交易代理提供同時在線的鏈上數據服務。

DataFi時代:當數據成爲可交易的"資本"

Hyperdata Network的終極目標,是推動AI產業進入DataFi時代 - 數據不再是被動的"訓練素材",而是主動的"資本",可以被定價、交易、增值。就像電力以千瓦計價,算力以FLOPS計價,數據也必須被評分、排名、估值。這一願景的實現,依賴於Hyperdata Network將數據轉化爲四種核心屬性:

結構化:從"原始信號"到"可用資產"

未經處理的鏈上數據如同"原油",需經過提煉才能成爲"汽油"。Hyperdata Network通過Manuscript標準將其轉化爲結構化數據,例如將"錢包地址A在時間T向協議B存入X個代幣"拆解爲包含用戶畫像、協議屬性、資產類型、時間戳的多維數據。這種結構化使得數據可以被AI模型直接調用,就像調用API接口一樣簡單。

可組合:數據的"樂高積木"

在Web3中,"可組合性"催生了DeFi的爆發。Hyperdata Network將這種理念引入數據領域:結構化數據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自由組合。例如,開發者可以將"用戶質押記錄"與"價格波動數據"、"社交提及量"組合,訓練出"DeFi市場情緒預測模型"。這種組合性極大拓展了數據的應用邊界,讓AI創新不再受限於單一數據源。

可驗證:數據的"信用背書"

通過AVS驗證的結構化數據,會生成唯一的"數據指紋"(哈希值),並存儲在區塊鏈上。任何使用該數據的AI應用或開發者,都可以通過驗證哈希值確認數據的真實性。這種"可驗證性"使得數據具備了信用屬性 - 例如,一個標注爲"高質量交易信號"的數據集,其歷史準確率可以通過區塊鏈上的哈希記錄追溯,用戶無需信任數據集提供者,只需驗證數據指紋即可判斷數據質量。

可變現:數據的"價值變現"

在DataFi時代,數據提供者可以通過Hyperdata Network將結構化數據直接變現。例如,一個團隊通過分析鏈上數據開發了"智能合約漏洞預警信號",可以將該信號包裝成API服務,按調用次數收費;普通用戶也可以授權共享自己的匿名化鏈上數據,獲得數據代幣獎勵。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數據的價值由市場供需決定 - 高準確率的交易信號可能定價更高,而基礎的用戶行爲數據則可能按次計費。

結語:數據革命,AI的下一個十年

當我們談論AI的未來時,往往聚焦於模型的"智能程度",卻忽視了支撐智能的"數據土壤"。Hyperdata Network揭示了一個核心真相:AI的進化,本質是數據基礎設施的進化。從人類生成數據的"有限性"到鏈上數據的"價值發現",從碎片化信號的"無序"到結構化數據的"有序",從數據的"免費資源"到DataFi的"資本資產",這種網路正在重塑AI產業的底層邏輯。

在這個DataFi時代,數據將成爲連接AI與現實世界的橋梁 - 交易代理通過鏈上數據感知市場情緒,自主dApp通過用戶行爲數據優化服務,普通用戶則通過共享數據獲得持續收益。正如電力網路催生了工業革命,算力網路催生了互聯網革命,Hyperdata Network正在催生AI的"數據革命"。

下一代AI-native應用不僅需要模型或錢包,還需要無需信任、可編程、高信號的數據。當數據終於被賦予應有的價值,AI才能真正釋放改變世界的力量。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Satoshi传奇vip
· 4小時前
DataFi时代来临 神学终将认知到数据即信仰 溯本求源才是真理
回復0
落叶不归根vip
· 4小時前
算力烧钱是吧…
回復0
区块链流浪诗人vip
· 4小時前
卷算力太卷了 感觉快卷成玩儿了
回復0
MEVHunterXvip
· 4小時前
模型烧钱也是白烧啊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