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币的未来:金融基础设施之争在稳定币快速发展但争议不断的当下,市场的喧嚣往往掩盖了真正的趋势。为了揭示这一领域的真实脉络,一档英文视频节目深入探讨了稳定币的全球动向。从估值数十亿美元的金融科技公司创始人对稳定币的质疑,到科技巨头投入巨资构建稳定币基础设施;从电商平台集成稳定币支付方案,到大型支付公司在多个地区争取稳定币牌照。与此同时,一个比特币侧链项目在短短半小时内吸引了近3000个钱包注入10亿美元稳定币资金。这是昙花一现的投机狂热,还是新金融秩序的前奏?本文将深入分析围绕稳定币的分歧:一方是金融科技巨头的观望态度,另一方是Web3企业与全球用户对数字美元的快速接纳。这不仅是加密行业内部的路线之争,更是关乎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主导权的全球博弈。## 对稳定币的质疑某金融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对稳定币持强烈质疑态度。他认为,在主要货币支付中,稳定币不仅没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交易费用,尤其是在链上交易和法币兑换时,不能为大规模B2B支付带来实质性改善。这位创始人认为,金融科技领域通过构建专有银行网络和外汇桥梁,已实现了近乎即时、低成本的跨境支付,稳定币并未带来显著优势。他认为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和无银行账户人群中或有应用,但总体来看更多是"监管套利"而非真正惠及最终用户和企业。## 机构的快速拥抱与上述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批科技巨头和机构却在大力拥抱稳定币:* 某支付科技公司:收购钱包基础设施初创公司,并以11亿美元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稳定币和加密钱包生态。该公司正在面向美、英、欧推出稳定币产品,并计划年底覆盖其全部商户。* 美国存管信托与清算公司:作为美国几乎所有证券交易的幕后清算机构,该公司年交易量高达两千万亿美元,正在试点由美元支撑的稳定币以实现结算现代化。这意味着从T+2到即时结算的潜力,迈出了将股票上链的第一步。* 某欧洲大型银行:推出符合MiCA规范、由纽约某银行托管的美元稳定币,在多个区块链上发行,标志着欧洲传统金融机构进入稳定币领域。* 某中国支付巨头:正准备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目标覆盖香港、新加坡、卢森堡等数字资产监管前沿区。尤其香港即将正式实行稳定币发行许可制度,该公司意图以先发优势抢占市场。## 市场需求的爆发:一个案例尽管部分金融科技创始人对稳定币前景持保留态度,但市场上另一端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散户投资者与新兴链上的创新实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某比特币侧链项目近期举办的一场代币相关活动中,其存款额度高达10亿美元。据悉,此次活动吸引了约3000个钱包参与,两次存款中位数分别为24895美元和6939美元。其中58%的资金来自某稳定币,40%来自另一种稳定币。此外,有用户为了确保交易速度支付了高达10万美元的手续费。此次活动的高参与度和快速售罄,可能与该项目此前获得的机构支持有关,但也有人认为部分投资者可能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存在误解。尽管如此,业内人士对该项目推出独立链的必要性仍持观望态度,认为当前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炒作。## 稳定币的意义:争夺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权当前,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关于金融基础设施未来的重要变革。尽管仍有传统金融科技公司持怀疑态度,但越来越多的金融巨头正在积极布局稳定币领域。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加密货币的争论,更是一场将决定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走向的关键之战。在这场变革中,稳定币正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逐渐演变为重塑全球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
稳定币引发金融基础设施争夺战 巨头布局与散户爆发并存
稳定币的未来:金融基础设施之争
在稳定币快速发展但争议不断的当下,市场的喧嚣往往掩盖了真正的趋势。为了揭示这一领域的真实脉络,一档英文视频节目深入探讨了稳定币的全球动向。从估值数十亿美元的金融科技公司创始人对稳定币的质疑,到科技巨头投入巨资构建稳定币基础设施;从电商平台集成稳定币支付方案,到大型支付公司在多个地区争取稳定币牌照。
与此同时,一个比特币侧链项目在短短半小时内吸引了近3000个钱包注入10亿美元稳定币资金。这是昙花一现的投机狂热,还是新金融秩序的前奏?
本文将深入分析围绕稳定币的分歧:一方是金融科技巨头的观望态度,另一方是Web3企业与全球用户对数字美元的快速接纳。这不仅是加密行业内部的路线之争,更是关乎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主导权的全球博弈。
对稳定币的质疑
某金融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对稳定币持强烈质疑态度。他认为,在主要货币支付中,稳定币不仅没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交易费用,尤其是在链上交易和法币兑换时,不能为大规模B2B支付带来实质性改善。
这位创始人认为,金融科技领域通过构建专有银行网络和外汇桥梁,已实现了近乎即时、低成本的跨境支付,稳定币并未带来显著优势。他认为稳定币在新兴市场和无银行账户人群中或有应用,但总体来看更多是"监管套利"而非真正惠及最终用户和企业。
机构的快速拥抱
与上述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批科技巨头和机构却在大力拥抱稳定币:
某支付科技公司:收购钱包基础设施初创公司,并以11亿美元收购稳定币基础设施公司,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稳定币和加密钱包生态。该公司正在面向美、英、欧推出稳定币产品,并计划年底覆盖其全部商户。
美国存管信托与清算公司:作为美国几乎所有证券交易的幕后清算机构,该公司年交易量高达两千万亿美元,正在试点由美元支撑的稳定币以实现结算现代化。这意味着从T+2到即时结算的潜力,迈出了将股票上链的第一步。
某欧洲大型银行:推出符合MiCA规范、由纽约某银行托管的美元稳定币,在多个区块链上发行,标志着欧洲传统金融机构进入稳定币领域。
某中国支付巨头:正准备申请稳定币发行牌照,目标覆盖香港、新加坡、卢森堡等数字资产监管前沿区。尤其香港即将正式实行稳定币发行许可制度,该公司意图以先发优势抢占市场。
市场需求的爆发:一个案例
尽管部分金融科技创始人对稳定币前景持保留态度,但市场上另一端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景:散户投资者与新兴链上的创新实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某比特币侧链项目近期举办的一场代币相关活动中,其存款额度高达10亿美元。据悉,此次活动吸引了约3000个钱包参与,两次存款中位数分别为24895美元和6939美元。其中58%的资金来自某稳定币,40%来自另一种稳定币。此外,有用户为了确保交易速度支付了高达10万美元的手续费。
此次活动的高参与度和快速售罄,可能与该项目此前获得的机构支持有关,但也有人认为部分投资者可能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存在误解。尽管如此,业内人士对该项目推出独立链的必要性仍持观望态度,认为当前市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热炒作。
稳定币的意义:争夺金融基础设施的控制权
当前,我们正见证着一场关于金融基础设施未来的重要变革。尽管仍有传统金融科技公司持怀疑态度,但越来越多的金融巨头正在积极布局稳定币领域。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加密货币的争论,更是一场将决定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走向的关键之战。在这场变革中,稳定币正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逐渐演变为重塑全球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