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Circle上市:USDC储备透明引领稳定币合规新格局
Circle上市:低利润背后的增长潜力
Circle选择在行业加速出清的阶段上市,背后隐藏着一个看似矛盾却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尽管净利率持续下滑,但公司依然蕴藏巨大的增长潜力。一方面,Circle拥有高透明度、强监管合规性和稳定的储备收入;另一方面,其盈利能力却显得相对温和,2024年净利率仅为9.3%。这种表面上的"低效"并非源于商业模式失败,反而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增长逻辑:在高利率红利逐步消退、分销成本结构复杂的背景下,Circle正在构建一个高度可扩展、合规先行的稳定币基础设施,而其利润被战略性地"再投资"于市占率提升与监管筹码之中。
七年上市历程:加密监管演进的缩影
Circle的上市之路反映了加密企业与监管框架的动态博弈过程。2018年首次IPO尝试时,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货币属性的认定尚不明确。当时公司通过收购Poloniex交易所形成"支付+交易"双轮驱动模式,并获得了多家知名机构的融资支持。然而,监管对交易所业务合规性的质疑以及熊市冲击导致估值大幅缩水,暴露出早期加密企业商业模式的脆弱性。
2021年,Circle尝试通过SPAC方式上市,试图规避传统IPO的严格审查。然而,SEC对稳定币会计处理的质询直击要害,要求公司证明USDC不应被归类为证券。这一挑战虽导致交易流产,却推动Circle完成关键转型:剥离非核心资产,确立"稳定币即服务"的战略主轴。
2025年选择在纽交所上市,标志着加密企业资本化路径的成熟。这不仅需要满足全套披露要求,还需接受严格的内控审计。S-1文件首次详细披露了储备金管理机制,约320亿美元资产中,85%通过BlackRock的Circle Reserve Fund配置于隔夜逆回购协议,15%存放于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这种透明化操作实质上构建了与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等效监管框架。
USDC储备管理及公司结构
USDC的储备管理呈现明显的"流动性分层"特征:15%的现金存放于银行用于应对突发赎回,85%通过Circle Reserve Fund配置。自2023年起,储备资产仅限于银行现金和储备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美国国债和回购协议。
上市后,Circle将采用三层股权结构:A类普通股每股一票;B类股由创始人持有,每股五票但总投票权上限为30%;C类股无投票权,可在特定条件下转换。这种结构旨在平衡公开市场融资与企业长期战略稳定性。
盈利模式与收益分析
Circle的核心收入来源是储备收入,2024年总营收16.8亿美元中99%来自此项。公司与Coinbase等合作伙伴按持有USDC数量分享储备收入,这降低了实际归属Circle的利润。
2022至2024年,总营收从7.72亿美元增长至16.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7.5%。然而,分销支出激增压缩了毛利空间,毛利率从62.8%下降至39.7%。2024年净利润为1.55亿美元,净利率降至9.28%。
尽管净利率承压,但USDC市值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4月已突破600亿美元,市占率提升至26%。与币安等新合作伙伴的协议有望降低单位获客成本,优化分销成本结构。
风险与挑战
与头部交易所的利益绑定可能成为双刃剑,非对称分成协议导致高昂分销成本。同时,稳定币法案的推进可能要求储备资产本地化,带来额外合规成本。
未来增长潜力
Circle已构建覆盖多个市场的监管矩阵,这种合规优势难以被传统企业快速复制。通过与Wise、Stripe等合作,USDC正在渗透跨境支付和B2B金融基础设施领域。在新兴市场货币替代、离岸美元回流等场景中,USDC有望获得显著增长。
随着代币化资产服务的推出和企业服务套件的深化,Circle正在从"稳定币发行商"向"数字美元基础设施运营商"转型。当USDC流通量、资产管理规模和跨境支付渗透率突破关键阈值时,其估值逻辑可能发生质变,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